• 炭焙

    用炭火作热源,利用炭灰的厚薄控制温度,因木炭燃烧产生热能辐射,令到茶叶内外受热均衡,盘置竹笼内烘焙,挥发茶叶的菜菁味,吸收阵阵炭香,滋味丰富,更能增加茶叶的韵味。

  • 功夫茶

    由生产、制作、拼配、烘焙、冲泡都尽善尽美,冲泡时,投量至少充满器皿的30%,茶叶七分粗身、三分幼身,每道茶都控制水温、水量、冲泡时间。

  • 评茶

    色 - 汤色浓稠透澈明亮佳

    香 - 茶杯杯面、杯底,齿龈留香佳

    味 - 馥郁味美,上腔下喉佳

    美(尾) - 回甘生津,回味无穷佳

  • 冲泡技巧

    浅色茶叶(绿、白、青茶)- 水温先烧开再降低温度

    深色茶叶(足火、黑、红、普洱)- 水温必须保持大滚

    冲泡时间、浓淡,随个人喜好

  • 份量

    一般足够覆盖冲泡器皿的底部,白茶的投茶量需要更多。

1 / 5

冲泡与储存小知识

茶叶冲泡

首先用开水清洗器具及预热器皿

随后投放茶叶,份量依个人喜好,一般投放1415 茶盅的份量。 如喜好浓厚的可投放 1⁄3 茶盅的份量(通常115的比例,150cc的器皿大约投10克茶叶)

 

第一遍通常洗茶,大开水冲泡后即刻倒掉(不用作饮用,此泡亦称为预热泡/温茶泡)

 

再下开水, 第一泡需要泡2030秒,让茶叶开展浸透,倒出即可享用。 再加开水 - 因茶叶已经开泡,第二、三泡浸泡时间较短(约10秒左右)。 在第四泡之后每泡逐渐加长时间

 

冲泡中国茶是既治愈亦舒压,是为享受一种。 欢迎大家于茶世界开展旅程!

功夫茶冲泡

功夫茶的冲泡比较讲究,需使用宜兴紫砂茶壶、优质过滤水(泉水或山水亦可)、高水温,及控制投茶量和浸泡时间

首先用纸挑选7分粗身、3分幼身茶叶比例

 

渌热茶壶器皿

 

投入茶叶于茶壶 - 幼身的茶叶投放在茶壶的后半底部,继而投放粗身茶叶覆盖在幼身茶叶的上面和茶壶前半部分

 

提起茶壶,用手心轻轻敲侧击茶壶,使茶叶平实地置于茶壶𥚃,投茶份量大概是13茶壶

 

于茶壶注入大开水,确保水煲气孔水蒸气不会烫到手部,提起沸腾的水煲时要注意安全。 控制水流量缓慢地冲泡茶叶并去除茶叶上的气泡。 如果水温不够会使到茶末浮出; 冲泡过急则会令茶叶溢出茶壶

 

用第一泡洗茶和茶杯

 

再次于茶壶注入开水,轻轻盖上茶壶盖。 盖得太快会增加壶内压力,令到茶汤溢出

 

倒出茶汤前,把在壶嘴的头段茶水倒掉,这部分的茶水浸泡不到茶叶,直接使用会薄弱了茶汤的厚度

 

直接倒入茶杯,循环来回,斟出速度平均,每杯的份量和颜色浓度一致才算合格

 

再次注入开水,重复冲泡茶壶和茶杯,控制浸泡时间,如果能够做到每一泡每一杯都是一致的 ,可以算是大师级,优质的茶叶和熟巧的冲茶技术,能够冲泡7次还有余韵。 请注意,凡冲茶的时候,记得保持高水温,保持茶壶中的茶叶和茶杯的温度,保持冲工夫茶的讲究态度 ,可以得到冲茶的乐趣,一杯好茶的愉悦。

茶叶储存

一般而言,所有茶叶应避免阳光/强光,光线会对茶叶造成破坏从而变味。 另外,茶叶容易吸附味道,要避免存放在有异味的柜子(例如放置冬菇海味、清洁剂等地方)。 茶叶亦需避免放在高湿度的地方,存放在室温下较适宜。 此外,器皿的大小和茶叶的份量最好一致; 器皿太大而茶叶少,会增加茶叶接触空气的机会,导致味道流失。

普洱的储存

普洱生茶(曬青毛茶)茶味濃烈;普洱熟茶(曬青毛茶渥堆)則味道醇滑,皆消脂去膩。普洱都是陳年的好,而市場上對於乾倉與濕倉儲存有很大爭議。首要條件 - 普洱儲存位置環境應乾淨衞生,無害蟲出入;存放至少1520年以上,才適合飲用。

乾倉/純乾倉指普洱茶餅從生產後一直存放在乾燥/極乾燥環境(例如內陸或北方),特點是香氣濃郁,保留原生風味。但是由於轉化慢,滋味青甘,生茶存放長時間後依然比較寒涼削胃,不太適合南方人士的脾胃。

濕倉是指以人工技術提高濕度,提供適合條件讓微生物與茶葉發酵(原理如芝士、腐乳和陳醋一樣),但是也要防止霉變,產生不好的霉味(俗稱倉味),適時通風透氣和翻動儲存的位置,讓茶品轉化均一。成熟的茶品湯色栗紅,茶湯醇厚,味道豐富。

香港地少人多,從前很多普洱茶存放在地牢或霉舊的地方,過度受潮,產生不良的霉變味道,令到大部分人對濕倉避之則吉。普洱存放在南方為佳 ,四季分明 - 春天濕潤、夏天潮熱、秋天乾爽和冬天清涼,普洱茶才能循環不息地轉變熟成。

体弱者怎样选购茶叶?

茶叶含有多种维生素、矿物质,对人体益处很大,是为了健康饮料。
「本草纲目」记载茶性寒,对身体虚弱者不宜,可见不是百利而无一害。 因此很多人不敢饮茶,宁可放弃此有益健康饮品,及饮茶之情趣、享受,殊为可惜。

通常茶性全属寒凉,只是经过加工储藏,改变其性质,由寒转温,新茶、香茶、绿茶、青茶、白茶、红茶、苦茶、茶性皆寒。

老茶、旧茶、熟茶,茶性比较温和,所谓「茶为君,火为臣」; 后期加工储藏,最为重要,「味从藏处厚」,把茶之寒凉变为不寒不燥,多饮无害。

本庄之炭烙焙铁观音,武夷山旧水仙,香六安,珍藏云南旧普洱,老潮州炒茶,专为经常饮茶,身体寒凉之人士而焙制,保证茶质温和,常饮对身体有益,更可益寿延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