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茶葉通識
-
炭焙
用炭火作熱源,利用炭灰的厚薄控制溫度,因木炭燃燒產生熱能輻射,令到茶葉內外受熱均衡,盤置竹籠內烘焙,揮發茶葉的菜菁味,吸收陣陣炭香,滋味豐富,更能增加茶葉的韻味。 -
功夫茶
由生產、製作、拼配、烘焙、冲泡都盡善盡美,冲泡時,投量至少充滿器皿的30%,茶葉七分粗身、三分幼身,每道茶都控制水溫、水量、冲泡時間。 -
評茶
色 - 湯色濃稠透澈明亮佳
香 - 茶杯杯面、杯底,齒齦留香佳
味 - 馥郁味美,上腔下喉佳
美(尾) - 回甘生津,回味無窮佳 -
沖泡技巧
淺色茶葉(綠、白、青茶)- 水溫先燒開再降低溫度
深色茶葉(足火、黑、紅、普洱)- 水溫必須保持大滾
沖泡時間、濃淡,隨個人喜好 -
份量
一般足夠覆蓋冲泡器皿的底部,白茶的投茶量需要更多。
沖泡與儲存小知識
茶葉沖泡
首先用開水清洗器具及預熱器皿
隨後投放茶葉,份量依個人喜好,一般投放1⁄4至1⁄5 茶盅的份量。如喜好濃厚的可投放 1⁄3 茶盅的份量(通常1:15的比例,150cc的器皿大約投10克茶葉)
第一遍通常洗茶,大開水沖泡後即刻倒掉(不用作飲用,此泡亦稱為預熱泡/溫茶泡)
再下開水, 第一泡需要泡20至30秒,讓茶葉開展浸透,倒出即可享用。再加開水 - 因茶葉已經開泡,第二、三泡浸泡時間較短(約10秒左右)。在第四泡之後每泡逐漸加長時間
沖泡中國茶是既治癒亦舒壓,是為享受一種。歡迎大家於茶世界開展旅程!
功夫茶沖泡
功夫茶的沖泡比較講究,需使用宜興紫砂茶壺、優質過濾水(泉水或山水亦可)、高水溫,及控制投茶量和浸泡時間
首先用紙挑選7分粗身、3分幼身茶葉比例
淥熱茶壺器皿
投入茶葉於茶壺 - 幼身的茶葉投放在茶壺的後半底部,繼而投放粗身茶葉覆蓋在幼身茶葉的上面和茶壺前半部分
提起茶壺,用手心輕輕敲側擊茶壺,使茶葉平實地置於茶壺𥚃,投茶份量大概是1⁄3茶壺
於茶壺注入大開水,確保水煲氣孔水蒸氣不會燙到手部,提起沸騰的水煲時要注意安全。控制水流量緩慢地沖泡茶葉並去除茶葉上的氣泡。如果水溫不夠會使到茶末浮出;沖泡過急則會令茶葉溢出茶壺
用第一泡洗茶和茶杯
再次於茶壺注入開水,輕輕蓋上茶壺蓋。蓋得太快會增加壺內壓力,令到茶湯溢出
倒出茶湯前,把在壺嘴的頭段茶水倒掉,這部分的茶水浸泡不到茶葉,直接使用會薄弱了茶湯的厚度
直接倒入茶杯,循環來回,斟出速度平均,每杯的份量和顏色濃度一致才算合格
茶葉儲存
一般而言,所有茶葉應避免陽光/強光,光線會對茶葉造成破壞從而變味。另外,茶葉容易吸附味道,要避免存放在有異味的櫃子(例如放置冬菇海味、清潔劑等地方)。茶葉亦需避免放在高濕度的地方,存放在室溫下較適宜。此外,器皿的大小和茶葉的份量最好一致;器皿太大而茶葉少,會增加茶葉接觸空氣的機會,導致味道流失。
普洱儲存
普洱生茶(曬青毛茶)茶味濃烈;普洱熟茶(曬青毛茶渥堆)則味道醇滑,皆消脂去膩。普洱都是陳年的好,而市場上對於乾倉與濕倉儲存有很大爭議。首要條件 - 普洱儲存位置環境應乾淨衞生,無害蟲出入;存放至少15至20年以上,才適合飲用。
乾倉/純乾倉指普洱茶餅從生產後一直存放在乾燥/極乾燥環境(例如內陸或北方),特點是香氣濃郁,保留原生風味。但是由於轉化慢,滋味青甘,生茶存放長時間後依然比較寒涼削胃,不太適合南方人士的脾胃。
濕倉是指以人工技術提高濕度,提供適合條件讓微生物與茶葉發酵(原理如芝士、腐乳和陳醋一樣),但是也要防止霉變,產生不好的霉味(俗稱倉味),適時通風透氣和翻動儲存的位置,讓茶品轉化均一。成熟的茶品湯色栗紅,茶湯醇厚,味道豐富。
香港地少人多,從前很多普洱茶存放在地牢或霉舊的地方,過度受潮,產生不良的霉變味道,令到大部分人對濕倉避之則吉。普洱存放在南方為佳 ,四季分明 - 春天濕潤、夏天潮熱、秋天乾爽和冬天清涼,普洱茶才能循環不息地轉變熟成。

體弱者怎樣選購茶葉?
茶葉含有多種維生素、礦物質,對人體益處很大,是爲健康飲料。「本草綱目」記載茶性寒,對身體虛弱者不宜,可見不是百利而無一害。因此很多人不敢飲茶,寧可放棄此有益健康飲品,及飲茶之情趣、享受,殊為可惜。
通常茶性全屬寒涼,只是經過加工儲藏,改變其性質,由寒轉溫,新茶、香茶、綠茶、青茶、白茶、紅茶、苦茶、茶性皆寒。
老茶、舊茶、熟茶,茶性比較溫和,所謂「茶爲君,火為臣」;後期加工儲藏,最為重要,「味從藏處厚」,把茶之寒涼變為不寒不燥,多飲無害。
本莊之炭烙焙鐵觀音,武夷山舊水仙,香六安,珍藏雲南舊普洱,老潮州炒茶,專爲經常飲茶,身體寒涼之人士而焙製,保證茶質溫和,常飲對身體有益,更可益壽延年。